4月16日,williamhill中文金融系召开金融工程特色专业验收暨专业建设研讨会,总结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金融工程专业建设成果,并对金融工程、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进行研讨。williamhill中文副经理杨小军、金融系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会议由系主任程铁军主持。
会上,程铁军主任对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金融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近年来,金融系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省一流课程建设、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和教材获奖等关键指标上仍存在明显短板,与省内兄弟高校同类优势专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些问题,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在省一流课程建设方面,程欣炜老师建议尽快形成“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导师”的课程建设协同机制,并强调了建设和录制平台课程的重要性,组建教师教学团队进行系列微课录制或MOOC录制。通过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打造出高质量、有特色的平台课程资源,帮助专业基础课程更好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也有助于为金融系老师孕育教学竞赛奖项提供支撑。这种教学模式将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主动性,使员工在课前通过线上课程自主学习知识,课中则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省一流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在省级优秀毕业设计申报研讨环节,李婵娟老师以“精准培育,挖掘学术潜力”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操性的方法建议。她指出,培育省级优秀毕业设计需构建“选苗-育苗-护苗”全链条培养体系。在“选苗”阶段,通过分析员工的专业课程成绩、科研创新项目参与度、学科竞赛表现等多维度数据,筛选出在专业领域展现出敏锐洞察力和创新思维的员工。在“育苗”环节,应充分利用好学院设置的本科生导师制,让导师根据员工的兴趣特长和专业优势,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科研训练计划。导师可以定期对员工开展学术指导,引导员工阅读前沿文献、掌握研究方法,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实际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护苗”环节,要建立动态跟踪反馈机制,定期评估员工的研究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员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材建设讨论环节,洪卉老师分享了关于教材编写的一些经验,洪卉老师指出,教材编写应当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和行业实际需求,以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在编写理念上,要突破传统教材的框架束缚,融入新理论、新方法、新案例,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在在编写团队建设方面,洪卉老师强调要组建多元化的编写团队,汇聚金融系乃至学院的优秀教师,发挥各方优势,确保教材内容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团队需先制定详细的编写大纲,明确教材定位、章节结构和内容侧重点,再分工协作完成初稿撰写,并经过多轮研讨、修改和审核,打磨出高质量的教材。
研讨会上,金融系全体教师展现出专业建设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经济主动投身于专业建设的实践中,在课程建设、教学竞赛、教材建设、指导学科竞赛等方面持续发力。此外,老师们还围绕金融工程创新班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完善,以及金融工程与金融科技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差异化定位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理论架构到实施路径,从资源整合到协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兼具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发展设想,为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
金融系将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强化专业竞争力为目标,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出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思维活跃的一流创新人才。